它让无数人坐立难安,却总被拖延治疗——痔疮该手术时别硬扛
在石狮现代医院肛肠科门诊,痔疮是最常见的 “老熟人”。
据资料显示,在中国城乡居民中,痔疮的患病率高达50.10%,其中成年人的患病率最高。也就是说每两个人里就可能有一个受其痔疮困扰。
今天,我们就好好聊聊:痔疮发展到什么程度需要手术?
那些关于手术的顾虑,其实都能解开。
01
先搞懂:痔疮不是 “疮”,是身体的 “小肉垫” 出了问题
很多人以为痔疮是 “长了不该长的东西”,其实它的本质是肛管周围的静脉丛曲张、扩张形成的 “肉团”。就像腿部的静脉曲张会鼓出青筋,肛门周围的静脉压力长期过高(比如久坐、便秘、怀孕),也会慢慢鼓起来,形成我们说的 “痔核”。
根据位置不同,痔疮分为三类:
01
内痔:长在肛门里面,早期可能只有便血,后期会脱出肛门,就是大家口中的“脱肛”;
02
外痔:长在肛门边缘,平时几乎没有不舒服,可能会影响卫生清洁,嵌顿水肿时会肿痛;
03
混合痔:内痔和外痔连在一起,同时伴随上述症状。
02
出现这些情况,说明该考虑手术了
不是所有痔疮都要手术,但如果出现以下 5 种情况,别犹豫,及时找医生评估手术必要性——
NO.01
便血止不住,甚至贫血
偶尔大便后纸上带血、滴血,可能通过用药缓解;但如果:
-
每次排便都喷血,像 “水龙头” 一样止不住;
-
便血持续超过 1 个月,吃药、塞栓都没用;
-
出现头晕、乏力、心慌(这是贫血的信号),查血常规发现血红蛋白低于 100g/L。
这时手术是 “救命” 的选择,因为长期失血会拖垮身体,甚至诱发心脏病等并发症。
NO.02
痔核脱出,回不去了
内痔发展到一定程度会 “掉出来”,但不同阶段处理方式不同:
-
能自己缩回去(Ⅱ 度):先尝试保守治疗;
-
需要用手推回去(Ⅲ 度):如果频繁脱出(比如走路、咳嗽时就掉出来),建议手术;
-
推回去又掉出来,甚至卡在肛门外(Ⅳ 度):这叫 “嵌顿痔”,会剧烈疼痛,还可能坏死,必须 48 小时内紧急手术。
NO.03
外痔肿痛成“疙瘩”,坐立难安
外痔平时可能没感觉,但一旦形成 “血栓”(血液凝固在血管里),会突然肿成黄豆或花生米大小的硬疙瘩,疼得不敢坐、不敢走路。这种 “血栓性外痔” 如果:
-
发病 3 天内,疼痛越来越重,尤其是药物治疗后无效;
-
疙瘩没有变小,甚至皮肤发紫、发黑。
别硬扛,手术切开取出血栓,当天就能缓解疼痛。
NO.04
反复发炎、感染,肛门周围流脓
如果痔疮症状突然加重,伴随周围皮肤红肿、流脓,可能已经合并了肛瘘或肛周脓肿。这时候单纯治痔疮没用,必须通过手术治疗肛瘘,否则感染会扩散,甚至形成多个脓腔,增加治疗难度。
NO.05
保守治疗半年,症状越来越严重
已经坚持用了药膏、栓剂,调整了饮食和排便习惯,但:
-
便血、疼痛、脱出还是反复发作,例如停药后复发;或用药后症状虽然减轻,但依然影响生活(比如不敢出门、睡不好觉、无法工作)。
这时候手术反而能减少痛苦,因为拖延只会让痔核越来越大,手术创伤也可能更大。
很多患者拖到 “嵌顿”、“大出血”、“重度贫血” 才来医院,原本半小时能解决的手术,变成了复杂的抢救。其实,现在的肛肠科手术已经很成熟,从检查到出院通常只需3-5天,术后1-2周就能恢复正常生活。
如果你的痔疮已经符合上述手术指征,别被 “不好意思”“怕疼” 耽误了。
及时就医,才是对自己身体最负责的态度。
下一篇:外痔的“小肉球”会自己变小吗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