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什么男性更易被膀胱结石盯上?这 4 个 “男性专属” 原因,很多人还在犯

数据显示,男性膀胱结石发病率是女性的 3-4 倍,且近年来中青年患者占比从 15% 飙升至 30%。很多人疑惑:明明平时不怎么吃 “重口味”,怎么就被结石盯上了?其实,男性更容易中招,和 3 个 “先天 + 后天” 的因素脱不了关系,尤其是最后一个,90% 的男性每天都在犯。


膀胱结石的形成,本质是尿液中矿物质(如草酸钙、尿酸)浓度过高,析出结晶后逐渐聚集成块。而男性的生理结构,从根源上增加了结石停留的概率。
前列腺增生
男性 40 岁后,前列腺会逐渐增生,50 岁以上男性增生率超 50%。增生的前列腺会像 “肿块” 一样压迫尿道,导致尿液排出不畅,大量尿液残留在膀胱内。这些 “滞留尿液” 会不断浓缩,矿物质浓度越来越高,就像海水晒盐一样,逐渐析出结晶,最终形成结石。

尿道更长更弯曲
女性尿道长度约 3-5 厘米,且短而直;而男性尿道长达 18-22 厘米,还存在 2 个生理弯曲。当膀胱内的小结石想要排出时,需要 “闯过” 更长的通道,很容易在尿道狭窄处卡住。一旦结石滞留,不仅会引发疼痛、尿中断,还可能划伤尿道黏膜,诱发感染。

如果说生理结构是 “先天短板”,那么不良生活习惯就是 “后天推手”。尤其是以下 3 个习惯,几乎是男性的 “通病”,却恰恰是膀胱结石的 “加速器”。
办公室职员、司机、程序员等职业男性,每天久坐时间普遍超过 8 小时,甚至经常憋尿 1-2 小时。久坐会导致盆腔血液循环变慢,膀胱肌肉收缩能力下降;而憋尿会让膀胱长期处于充盈状态,尿液中的矿物质在膀胱壁沉积,就像 “水垢” 一样越积越厚。

调查显示,仅 30% 的男性每天饮水量能达到 1500-2000ml,还有不少人用可乐、啤酒代替白开水。当饮水量不足时,尿液颜色会变成深黄色,此时尿液中草酸、尿酸等物质的浓度已经超标,很容易形成结晶。更危险的是,啤酒会增加体内尿酸生成,而可乐中的磷酸会影响钙的代谢,两者都会让结石风险 “雪上加霜”。
医生建议:判断饮水是否充足,最简单的方法是看尿液颜色 —— 保持淡黄色才是安全的。

男性应酬多、爱吃烧烤、火锅、油炸食品,这些食物不仅高盐,还含有大量嘌呤。高盐饮食会让肾脏排出更多的钙,增加尿液中钙的浓度;而嘌呤在体内代谢后会产生尿酸,尿酸过高会形成尿酸结石。

除了习惯和结构,代谢问题也是男性膀胱结石的 “隐形诱因”。尤其是中年男性,常伴随肥胖、糖尿病等问题,这些疾病会从根源上改变尿液成分。
糖尿病患者的尿液中含糖量较高,会增加尿液的渗透压,影响矿物质的溶解,导致草酸钙、磷酸钙更容易析出。同时,糖尿病还会损伤膀胱神经,导致 “神经源性膀胱”,尿液排出更困难,进一步加重结石风险。

当血液中尿酸超过 420μmol/L 时,尿酸会在尿液中析出结晶,形成尿酸结石。这类结石往往质地较硬,排出时更容易划伤尿道,引发血尿。很多人知道高尿酸会导致痛风,却不知它还会引发结石。


下一篇:肾结石对肾有损伤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