突然大量便血的原因有哪些?
马桶里惊现一抹鲜红,手纸上残留血迹,甚至排出黑便……遇到这些情况,你是否心头一紧,瞬间冒出无数担忧?
别慌,便血背后原因多样,并不都代表严重问题。科学认识它,才能冷静应对。
常见原因有哪些?
01
肠道感染
如细菌性痢疾、阿米巴痢疾等,可能导致黏液血便,伴有发热和腹痛。
02
消化道溃疡
胃或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时,血液经消化后排出黑色柏油样便,可能伴有上腹痛、恶心。
03
炎症性肠病
如克罗恩病或溃疡性结肠炎,发作时肠黏膜溃烂出血,常见黏液脓血便,伴有腹泻、腹痛。
04
直肠息肉
肠黏膜表面突出到肠腔内的隆起状病变,粪便摩擦息肉表面可引发出血,一般为间断性便血,量不多,息肉增大后可能引起肠梗阻或癌变。
05
结直肠癌
肿瘤组织坏死出血多呈暗红色,与粪便混合,可能伴排便习惯改变、体重下降,早期癌症出血易被忽视。
06
痔疮
常见的原因之一,尤其是内痔。便时摩擦导致血管破裂,血液鲜红,常附着于粪便表面或便后滴血。
07
肛裂
多见于便秘人群,肛门皮肤撕裂形成溃疡。出血量少、色鲜红,排便时剧痛,便后疼痛可能持续。
08
全身性疾病
某些血液系统疾病(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、白血病)、肝硬化导致的门静脉高压等也可能引起消化道出血。
如果出现突然大量便血,应立即就医,进行详细检查(如大便潜血试验、结肠镜检查、血常规等)以明确病因,早发现、早处理、早治疗才是关键!
下一篇:便血以“痛不痛”判断危害大小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