体内小石头是“沉默的杀手”,一起了解常见的4种结石及治疗方法【石狮体外
“结石”就像一个不定时炸弹,在身体内"安营扎寨",可能在你的肾脏、胆囊、甚至输尿管里悄悄安家。它不发作时,仿佛是沉默的旁观者,而当它突然"兴风作浪"时,剧烈的绞痛、恶心呕吐甚至血尿,让人痛不欲生。有太多因结石突然痛到脸色发白、蜷缩着身体被送进急诊的患者。

这些身体里的“石头”究竟怎么长出来的?哪些习惯容易长“石头”?长了“石头”又该怎么办?

早期胆囊结石可无症状。或仅在饱餐后右上/上腹部隐隐胀痛。
随病情进展,可能会引发急性炎症和胆绞痛,发作时右上/上腹部剧烈疼痛,可放射到右侧肩背部,可伴有恶心呕吐、发热等。
胆囊结石多数为胆固醇结晶,以下习惯要避免:
1. 常吃甜食和油腻的食物;
2. 饮食三餐不规律(如不吃早餐等);
3. 缺少运动。
无任何症状的患者,经医生诊断排除其他疾病后,可暂不治疗,定期复查B超即可。
如果是胆管结石尤其是肝内胆管结石,比胆囊结石更加复杂,一定要及时就诊治疗。
而以下几种情况的胆囊结石,则需要手术摘除胆囊:
1. 反复疼痛难忍的患者;
2. 胆囊长满了石头的患者(这种情况也可能不会疼);
3. 结石较大的患者(直径大于3cm);
4. 合并瓷化胆囊患者。
手术切除胆囊是目前最有效的手段,腹腔镜胆囊切除创伤小,恢复快,胆囊切除后并不会对患者的正常生活产生太大的影响。不切胆只取石的保胆手术胆结石复发率较高,需谨慎选择。

肾结石通常会随着尿液排出体外,但有时会卡在尿路中。肾结石和尿结石经常同时出现。出现这种情况的患者就会出现以下的情况:
1. 腰部或下腹疼痛,疼痛可能会向会阴区放射;
2. 血尿,即尿液呈粉红色或红色,可以有血丝或血块;
3. 恶心或呕吐;
4. 尿痛、尿急等。如果你有以上的症状,就有可能是肾结石了。
这时候医生可能会让你去做泌尿系超声或者泌尿系CT等影像学检查来确定是不是结石。
1. 有家族史;
2. 糖尿病、肥胖、痛风和高血压患者
3. 喝水少;
4. 过度的体育运动(包括马拉松赛跑)可能会增加易感者的晶体尿以及结石风险,但一般的体育运动不会增高风险
5. 慢性腹泻时会出现酸性尿液,持续的酸性尿液(pH≤5.5)会促进尿酸沉淀,导致尿酸结石形成
6. 胃旁路手术、减肥手术、短肠综合征的患者。
根据结石的大小和位置,有些肾/尿结石是可以自行排出的。直径小于6mm结石,结石以下没有梗阻,有可能自行排出,直径大于6mm结石多数较难排出,结石表面粗糙或形态不规则增加排出难度。
直径大于等于10mm的大结石就不太可能自行排出了。对于一些位置不好的结石,例如近端输尿管结石也不太可能自行排出。
如果医生判断结石已经大到无法自行排出了,就只能通过手术来进行碎石。目前的手术选项有这些:体外冲击波碎石、输尿管镜下激光碎石术、输尿管软镜下激光碎石术、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和腹腔镜下切开取石术等。需要由医生来判断选择最合适的手术。

根据胃结石的大小,可能出现上腹胀满不适或疼痛恶心等症状。严重者可导致胃出血、穿孔,肠梗阻等并发症。
按其组成成分不同,临床上最多见的是植物性的胃结石。主要是由于空腹吃大量柿子、山楂等富含鞣酸或果胶的食物导致。
还有部分患者是长期吃过量含有钙、铋的药物导致。
小结石可通过排便排出,或进行药物治疗,一部分胃结石患者在医生指导下通过喝“碳酸饮料”如可乐,也有一定溶石作用。

▼▼▼
总结一下
如果不想我们身体里长出“石头”
要做到如下几点:
1、多喝水:健康成人每天保持2000ml左右进水量,对预防结石有帮助。



闽公网安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