医院电话
189 6023 9120

门诊时间
365天24小时无假日医院

当前位置: 主页 > 医院新闻 >

【石狮静脉血管曲张医院排行榜】腿上“爬满小蚯蚓”?静脉曲张别忽视!

本文已帮助人    日期:2025-09-27 16:34    来源:石狮现代医院    字体大小【小】【中】 【大】
图片

长时间站立后,你的小腿是否感到酸胀、沉重?洗澡时是否发现腿上悄悄爬上了弯弯曲曲、像蚯蚓一样的青紫色血管?别大意,这是静脉曲张的信号。

王阿姨的“蚯蚓腿”就纠缠了她十几年,青紫色的血管像藤蔓爬满小腿,走两步就针扎似的疼,经朋友推荐至石狮现代医院就诊。经介入治疗后,凸起的静脉团神奇“隐身”,皮肤平整得几乎看不出痕迹。现在买菜逛两小时都不累,她笑着卷起裤腿,“夏天总算能穿裙子啦!”

图片

医生介绍,静脉曲张不仅仅影响美观,如果不加以重视和干预,很可能引起血栓性静脉炎,皮肤色素沉着、湿疹,难以愈合的溃疡和感染等严重并发症。

图片

 

图片

什么是静脉曲张?

1. 静脉曲张就是腿部(或其他部位,但最常见于下肢)的静脉血管变得异常扩张、迂曲和凸起于皮肤表面。在现代医学中它属血管病变,中医称其为 “筋瘤”,《黄帝内经》早有 “血脉不通,壅塞为瘤” 的记载。其在成年人中发病率达 10%~30%,教师、售货员、医护人员等需长时间站立或久坐的人群尤为高发。

图片

2. 核心原理:血液回流障碍催生 “蚯蚓腿”

腿部静脉靠 “小腿肌肉泵” 收缩与静脉内 “单向瓣膜”(防血液倒流)合力,将血液泵回心脏。若瓣膜因遗传、压力、老化等受损而关不严,血液会因重力原因倒流、淤积在腿部静脉,导致血管内压力骤增,像水压撑大水管般,使血管壁变薄变长、失去弹性,最终形成扭曲凸起的 “蚯蚓” 状曲张。

 

图片

静脉曲张有哪些表现?

一、早期/轻度:

腿部酸胀、沉重感(尤其下午或晚上);容易疲劳;轻微水肿(脚踝或小腿);

抽筋(尤其是夜间);皮肤瘙痒;出现细小的、像蜘蛛网一样的红色或蓝色(毛细血管扩张)。

二、中期/明显期:

 上述不适感加重;肉眼可见、弯弯曲曲、像蚯蚓一样凸起的血管;皮肤颜色可能变深(色素沉着)。

三、晚期/严重期:

皮肤变硬、变薄、发亮(脂性硬皮症);反复发作的皮肤炎症(瘀积性皮炎);难以愈合的溃疡(俗称“老烂腿”),通常发生在脚踝内侧。可能发生血栓性静脉炎(曲张静脉发炎、形成血栓),表现为局部红、肿、热、痛;极少数情况下,可能因外伤导致曲张静脉破裂出血。

 

图片

 为什么会得静脉曲张?

1.静脉壁薄弱和静脉瓣膜功能不全:这是根本原因,通常与遗传密切相关(父母有,子女风险高)。

2.长期静脉高压:

 长时间站立或久坐: 重力作用持续增加下肢静脉压力,是最常见的诱发和加重因素。

 肥胖:体重过大增加下肢负担和静脉压力。

 怀孕:增大的子宫压迫盆腔静脉,激素变化使静脉壁松弛。

图片

3.其他因素:

 年龄增长血管弹性和瓣膜功能自然退化。

 性别: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(可能与妊娠、孕激素有关)。

 既往深静脉血栓史:可能破坏瓣膜功能。

 腹压增高:如慢性咳嗽、长期便秘、腹部肿瘤等。

 

图片

如何预防静脉曲张?

静脉曲张是慢性过程,中医强调“治未病”。早期通过调理气血、改善生活习惯,多能有效控制发展。若已出现皮肤变色、溃疡,需及时中西医结合治疗。记住:活动养阳,静卧养阴,气血和畅,筋柔瘤消。

1. 避免长时间不动:

避免久站久坐:每隔30~60分钟起身活动一下,走动或踮脚尖。

久坐时:避免跷二郎腿;可多做“踩刹车/油门”动作(踝泵运动)。

长时间站立:经常踮脚、活动脚踝;条件允许可适当走动。  

图片

2. 促进血液回流:

抬高双腿:休息时将腿抬高至超过心脏水平,每天数次,每次15-30分钟。

规律运动:步行、游泳、骑自行车等能有效锻炼小腿肌肉泵。避免过度负重运动(如举重)。

管理体重:保持健康体重,减轻下肢负担。

3. 穿着医用弹力袜:

作用原理:提供梯度压力(脚踝压力最大,向上递减),帮助挤压静脉,促进血液回流,减轻症状,延缓进展。

适用人群:高风险人群(如家族史、需久站久坐职业)、早期患者、孕妇、术后恢复期。

强调:需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压力等级(通常预防或轻度用I-Ⅱ级)和尺寸,并在早晨下床前穿上。

4. 健康生活方式:均衡饮食(高纤维防便秘),戒烟(吸烟损害血管)。

图片

 

专家提醒

石狮现代医院呼吁:爱护双腿,从关注静脉健康开始!行动起来,别让静脉曲张“缠”上你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