口腔溃疡长期不愈合?超过这个时间,可能存在疾病隐患!
口腔溃疡,俗称“口疮”,是一种常见的发生于口腔黏膜的溃疡性损伤病症,多见于唇内侧、舌头、舌腹、颊黏膜、前庭沟、软腭等部位,外观为单个或者多个大小不一的圆形或椭圆形溃疡,表面覆盖灰白或黄色假膜,中央凹陷,边界清楚,周围黏膜红而微肿。
口腔溃疡在人群中的发病率约20%,也就是每5个人中就有1人曾经或正在经历口腔溃疡。
5大因素,易诱发口腔溃疡
诱发口腔溃疡的因素比较多,不单是“上火”这么简单。遗传因素、饮食习惯等都会引起口腔溃疡,而且存在显著的个体差异。
1
物理性创伤,引发口腔溃疡
物理性创伤是导致口腔溃疡最常见的一种因素,例如鱼骨、薯片、甘蔗等坚硬食物的磨损、划伤,或者牙刷划伤、牙套磨伤、牙齿咬伤等,或者有长期咬腮、咬颊、咬唇等不良习惯,都会造成口腔受伤,细菌感染后引发口腔溃疡。
2
女性经期,体内激素波动引发口腔溃疡
临床研究发现,月经期容易出现口腔溃疡,主要是由于体内黄体酮水平增高而雌激素(孕酮等)的水平降低所致。
3
精神压力过大,免疫力下降导致口腔溃疡
人体承受过大的心理压力时,极易出现紧张、焦虑、烦躁等不良情绪,影响睡眠质量,减弱机体免疫力,此时容易被病毒侵袭引起口腔溃疡。
4
遗传因素,造成复发性口腔溃疡
口腔溃疡和遗传有很大关系。父母双方均患有复发性口腔溃疡时,其子女约有80%-90%患病几率,若双亲之一患此病时,其子女约有50%-60%患病几率。
5
饮食不当营养不良,增加口腔溃疡风险
缺乏B族维生素、锌、铁等微量元素,口腔内黏膜消化黏液蛋白合成量减少,导致口腔黏膜容易剥落,从而形成口腔溃疡;当患者营养不良时,其自身所需要的营养得不到及时供给,可促进口腔溃疡的发生。
这3种临床常见病症,都与口腔溃疡有关
1
口腔溃疡反反复复,可能是白塞氏病
如果口腔溃疡反反复复,同时伴有眼睛不适、可能是白塞氏病。
白塞氏病属于免疫系统疾病,是血管炎的一种,累及全身血管,侵害多个器官。起初症状不明显,出现口腔溃疡、眼睛发炎、关节疼痛等症状,容易被忽视甚至误诊。这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,严重者会威胁到人的生命。
2
口腔溃疡超两周未愈,警惕口腔癌
如果口腔溃疡超两周尚未痊愈,且边界不清、中间凹陷、边缘凹凸不平、凹陷表面呈颗粒状,摸起来较硬,可能是癌变迹象。
口腔里癌细胞非常活跃,牙龈、舌头两侧边缘、舌根两侧边缘,以及双侧颊部都是癌细胞比较喜欢的位置。如果这些地方的口腔溃疡久治不愈,一定要当心。口腔癌严重时危害生命,建议早诊断、早治疗,避免延误就医。
3
口腔溃疡,可能是隐藏的口腔白斑
口腔白斑发病率较高,各部位黏膜均可发生,以颊、舌黏膜最多见。呈乳白色斑块,一般无自觉症状,严重时可有粗糙、味觉减退、局部发硬等症状;溃烂时可出现自发痛及刺激痛。
预防口腔溃疡,注意这4点
合理膳食,营养均衡,有助于修复受伤黏膜
合理调配饮食,以高蛋白、高维生素、清淡、易消化为主,多摄入蔬菜、水果和薯类,也注意适量摄入鱼、禽、蛋、瘦肉、奶类及豆制品。
优质蛋白,有利于修复溃疡创面
优质蛋白质是修复口腔溃疡创面所必需的营养素。牛奶、鸡蛋、瘦肉、海产品、豆类等均是优质蛋白的良好来源,每日应保证一定的摄入量。
若无法通过日常饮食摄入充足蛋白质,可选择含优质植物蛋白的蛋白粉。
B族维生素,可修复和治疗黏膜
B族维生素通过构成生物催化剂「酶」,参与机体新陈代谢,协助食物产生能量,保护黏膜并对黏膜有修复和治疗作用。动物内脏、奶制品、蛋类、鱼类、干豆类、绿叶蔬菜等,是B族维生素的良好来源。
建议选择天然成分萃取的B族维生素片,兼顾补充维生素B1、B2、B6、B12、烟酸、泛酸等多种营养成分。
锌可提高免疫力,利于伤口愈合
锌元素有助于提高机体免疫力,具有一定抗氧化作用,可促进伤口的愈合。锌广泛存在于贝壳海鲜类、红肉、动物内脏等食物中。
保持口腔卫生,避免局部刺激
每天早、晚刷牙,进食后要及时漱口,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。及时处理口腔相关疾病,及时处理龋齿,拔除牙的残根和残冠,对于佩戴假牙的人,纠正不合适的假牙,避免牙齿对舌部的不良刺激。
规律作息,提高机体免疫力
平时应保持生活作息规律,保证充足睡眠时间及睡眠质量,适量进行体育锻炼,坚持长期有氧运动,提高机体抗病力。注意劳逸结合,避免过度劳累。
保持心情舒畅,乐观开朗
中医认为,如果长时间受到烦躁、忧郁、压抑等不良情绪的困扰,很容易产生"郁火",这也是导致口腔溃疡的常见原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