医院电话
189 6023 9120

门诊时间
365天24小时无假日医院

当前位置: 主页 > 医院新闻 >

确诊口腔黏膜炎!拖延不治3个严重后果找上门!

本文已帮助人    日期:2025-10-06 16:32    来源:石狮现代医院    字体大小【小】【中】 【大】

“假牙磨得脸颊内侧黏膜疼,我以为是普通溃疡,涂了半个月溃疡贴,不仅没好,反而长出个黄豆大的小疙瘩,摸起来硬邦邦的,吃饭时一碰到就疼!”

66岁的周阿姨最近对着镜子照口腔,越看越慌,她戴活动假牙3年了,半年前开始觉得右侧颊内黏膜总被假牙边缘磨到,一开始只是发红,后来慢慢疼起来。她没去调假牙,反而自己买了溃疡贴,结果1个月过去,疼痛没减轻,还多了个“小疙瘩”。

图片

口腔黏膜科检查时,医生用探针轻触“小疙瘩”后说:“这是长期摩擦导致的黏膜增生,再拖下去,反复刺激的黏膜可能会有更严重的病变,幸好及时来,及时治疗,再配合护理就能消!

 

口腔里的“磨出来的

图片

根本不是普通溃疡!

图片

很多人跟周阿姨一样,只要口腔里疼、有小破损,就默认是溃疡”,瞎贴溃疡贴、喷消炎药,却不知道有一种常见的口腔黏膜问题——口腔黏膜炎,它是口腔黏膜被物理刺激(比如牙齿、假牙、食物)反复“磨”出来的炎症,和普通溃疡的区别。

图片
图片

 

轻微溃疡,通常 7-10 天会自愈,疼感也比较轻;但口腔黏膜炎是黏膜出现了 “病理性破损”,如果不干预,会从 “轻微不适” 一步步加重:

早期:黏膜有点发红、轻微疼,吃辣、烫食物时明显;

中期:出现溃烂面,疼感变成持续性灼痛,吃饭、说话受影响;

重度:溃烂面积扩大,甚至融合成大片,喝水都疼,还可能伴随发热、淋巴结肿大。

 

别瞎治!口腔黏膜炎要“专业应对”

图片

3步护好黏膜

图片

 

1

第一时间找 “口腔黏膜科”,别挂错科

很多人会挂口腔科,但普通口腔科更侧重牙齿、牙周问题;口腔黏膜炎属于“口腔黏膜病”范畴,找专门的口腔黏膜科医生,能精准判断黏膜炎的类型(是单纯性炎症,还是其他疾病比如扁平苔藓、白塞病的表现),避免误诊、漏诊,给出针对性方案。

图片

2

别用“偏方”刺激黏膜

别相信“撒盐杀菌”、“涂牙膏止痛”这些偏方!盐会加重黏膜破损疼感,牙膏里的香料、防腐剂可能刺激黏膜,让炎症更重;也别自己买“消炎喷雾”乱喷,含酒精的喷雾会灼伤破损黏膜,反而延长愈合时间。

遵医嘱,用医生开具的药物,才是安全的选择。

 

3

日常护黏膜

饭后用温水漱口,早晚用软毛牙刷轻轻刷牙,别戳到破损黏膜,减少细菌滋生;避开辣、烫、硬的食物,多吃温凉、细软的食物,帮黏膜减负;熬夜会让免疫力下降,加重黏膜炎症;烟酒会直接刺激黏膜,延缓愈合,想让黏膜好得快,先把这些坏习惯戒掉。

 

 

图片

拖久了会有3个严重后果

图片

 

01

黏膜反复破损,变成“慢性疼”

刺激源没去掉,黏膜会一直处于“破损 - 愈合 - 再破损”的循环中,疼感会从“偶尔吃饭疼”变成“全天持续疼”。

比如说话时舌头碰到增生处会疼,喝水时液体流过破损处会疼,甚至睡觉时不小心碰到都会疼,严重影响睡眠和生活质量,很多患者因为长期疼,体重下降、情绪焦虑。

图片

02

长出“增生组织”

长期摩擦会让黏膜 “过度修复”,长出增生组织(比如小疙瘩、小肉团),这些增生虽然大多是良性的,但如果一直被刺激,可能会慢慢变大、变硬,到时候光靠调假牙、用药没法消除,需要做小手术切除,不仅遭罪,还会留下创口,恢复时间也长。

03

长期刺激,埋下癌变隐患

虽然创伤性黏膜炎本身不会癌变,但医生特别提醒:长期、单一部位的黏膜创伤,是口腔黏膜癌的“危险因素之一”。

就像一块皮肤反复磨破、反复感染,会增加皮肤病变风险一样,口腔黏膜长期被刺激,细胞会不断受损、修复,时间长了可能出现异常增生,甚至发展成癌前病变(比如白斑、红斑),最后变成口腔癌。

 

图片

 

口腔黏膜很脆弱,经不起长期摩擦和刺激,及时去掉“磨嘴的元凶”,好好护理,才能让口腔黏膜一直“健健康康”,吃饭、说话都舒服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