肾结石“疼痛仅次于顺产分娩”!这 3 种人,很容易被它盯上→
肾结石有多痛?
它被称为“医学四大疼痛之一”
疼痛程度号称“仅次于顺产分娩”
没经历过的人,很难想象……


肾结石不仅是痛
还可能导致
排尿异常、反复尿路感染、肾积水
最终可能损害肾功能
严重时甚至会引发肾衰竭!
01
其实,肾结石不是我们日常所理解的那种石头,而是人体里矿物质形成的结晶。如果体内缺乏足够的尿液来稀释高浓度的矿物质,比如钙、草酸盐、尿酸等,这些矿物质就会结晶,进而形成结石。
小的结石像沙粒那么大,大的结石甚至能有网球那么大。

02
喝水不足
你是不是经常一忙起来,就不记得喝水了?
肾结石最喜欢不爱喝水的人!

因为尿液产生需要水,当人体水分摄入不足时,自然没有足够的尿液稀释体内的矿物质,结石也就随之产生了。
饮食习惯不佳
不爱喝水但酷爱喝饮料,啤酒。饮食习惯上喜欢高油、高蛋白、高糖、高盐;经常吃富含草酸的食品,如:茶、菠菜、豆类、土豆、芹菜、竹笋、番茄、橘子、李子、葡萄等。

有代谢疾病
肾结石不仅是局部的病理变化,还与全身的基础疾病息息相关。
肥胖(尤其是中心性肥胖)、2型糖尿病或糖调节受损、血脂异常及高血压等,都会导致代谢紊乱,诱发肾结石甚至是慢性肾病,同时还可能提高复发率。
此外,肾结石还更偏爱男性。
2017年一项大规模横断面研究显示,我国成人男性肾结石患病率约为6.5%,女性约为5.1%。
03
萌芽期
(晶体形成 - 无症状)
这个阶段通常没有任何症状,容易被忽视。通过调整饮食、增加饮水量,有可能阻止晶体进一步聚集增大。
生长期
(晶体聚集 - 偶有轻微不适)
此时进行尿液检查,可能会发现结晶增多的情况。此时干预(如大量饮水、调整饮食)仍有希望阻止其发展成大结石。

成形期
(结石形成 - 症状初现)
可能出现间断性的腰部钝痛、酸胀感,尤其在活动后。尿常规检查可能发现潜血或红细胞。部分小结石可能在此阶段随尿液自行排出。
定期体检(如B超)是发现此阶段结石的关键。
活动/梗阻期
(结石移动-典型肾绞痛)
● 剧烈肾绞痛:难以忍受的、阵发性的腰腹部绞痛,常向下腹、腹股沟或会阴部放射,伴恶心、呕吐。
● 明显排尿症状:血尿(肉眼或镜下)、尿频、尿急、排尿困难等。
● 潜在风险:急性肾盂肾炎、肾积水。
此阶段需立即就医。
并发症期
(长期梗阻-功能损害)
● 反复感染:慢性肾盂肾炎。
● 肾积水:尿液排出受阻,肾脏内压力持续升高,肾实质被挤压变薄。
● 肾功能损害:长期肾积水导致肾实质萎缩,最终可能发展为肾功能不全甚至肾衰竭。
● 肾积脓:严重感染可导致肾脏化脓。
拖到这个阶段才进行处理,不仅治疗难度加大,而且很可能对肾脏造成永久性损害。
04
1
足量饮水,少量多次
根据《中国居民膳食指南(2022)》,在温和气候条件下,低身体活动水平成年男性每天喝水1700ml,成年女性每天喝水1500ml。
2
均衡饮食
限制高盐、高糖、高草酸、高嘌呤食物。适量摄入钙,多吃蔬菜水果。

3
适度运动
适当锻炼、坚持锻炼,控制好体重。
4
定期咨询与体检
尤其是有结石病史、家族史或高危人群(如久坐职业、高温作业者),应定期咨询并进行泌尿系B超检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