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石狮看腿部溃烂的医院】腿上烂个洞,几年好不了?别让 “老烂腿” 拖垮后
慢性皮肤溃疡
老烂腿


身边不少中老年人都在被 “老烂腿” 折磨 —— 伤口反复破溃、流水流脓,夏天不敢穿短裤,冬天怕冻更难愈合,甚至有人因此常年卧床、失去行动能力。但多数人直到病情严重才重视:“老烂腿” 根本不是 “年纪大了自然会烂”,更不是 “治不好的顽疾”,它藏着血管、血糖的大问题,早发现、选对方法就能避免悲剧。





“老烂腿”到底是什么?

“老烂腿” 是民间俗称,医学上主要指下肢慢性溃疡,简单说就是腿上的伤口超过 2 周还没愈合,甚至反复破溃超过 1 个月。它不是单一疾病,而是多种问题的 “终末表现”,最常见的有 3 类:

静脉性溃疡(占比70%)
核心病因:下肢静脉瓣膜坏了,血液倒流淤积在腿部,血管压力越来越大,撑破皮肤形成溃疡
典型表现:多在脚踝上方(“足靴区”),伤口浅、边缘不规则,分泌物多且呈淡黄色,常伴随 “青筋凸起”(静脉曲张)、腿肿、皮肤发黑 高危人群:长期站立 / 久坐者(教师、司机)、孕妇、有静脉曲张家族史者

动脉性溃疡
核心病因:下肢动脉堵塞,腿部缺血缺氧,皮肤失去营养而破溃
典型表现:多在脚趾、脚背,伤口深、边缘整齐如 “刀割”,疼痛剧烈(尤其夜间),分泌物少,脚趾可能发凉、发紫
高危人群:高血压、高血脂、糖尿病患者,长期吸烟者

糖尿病足溃烂
核心病因:高血糖损伤神经和血管,脚感觉减退(碰热水、扎刺都没知觉),轻微外伤就会烂穿
典型表现:多在脚底、脚趾,伤口深浅不一,常合并感染,甚至烂到骨头,可能没明显疼痛(神经麻木导致)
高危人群:糖尿病病史超过 5 年者、血糖控制差者、足部畸形者



“老烂腿”三大误区






涂偏方就能好,不用去医院

有人往伤口上撒盐、敷草药、抹牙膏,结果反而刺激皮肤、加重感染。慢性溃疡的愈合需要 “先治病因” —— 比如静脉性溃疡要先通血管、减轻压力,动脉性溃疡要先打通堵塞的动脉,偏方根本解决不了根源问题,只会耽误时间。

伤口结痂就是快好了

不少人看到伤口结了痂就放松警惕,其实可能是 “假性愈合”—— 痂皮下面还在流脓、感染,甚至已经烂得更深了。尤其是糖尿病患者,神经不敏感,就算痂下化脓也可能没感觉,等到发现时已经晚了。

年纪大了治不好,干脆放弃

临床上 90% 的 “老烂腿” 都能通过规范治疗愈合。比如轻度静脉性溃疡,穿对弹力袜 + 药物治疗就能好转;严重的通过微创手术修复血管,再配合专业换药,伤口大多能在 1-3 个月内愈合。放弃治疗才是真的 “害了自己”,伤口长期不愈可能引发骨髓炎、败血症,甚至需要截肢。

预防“老烂腿”,做好三件事


1. 先做 “自我筛查”,揪出早期信号
--静脉问题:腿上有青筋凸起、站立久了腿肿、皮肤发红发痒、脚踝处发黑(“色素沉着”);
--动脉问题:脚趾发凉、走路时腿酸腿疼(休息几分钟缓解,再走又疼)、脚指甲变厚变脆;
--糖尿病问题:脚对冷热、疼痛不敏感,洗脚时容易烫伤自己,脚上有小伤口却很久不好。
出现以上任何一种信号,赶紧去血管外科或内分泌科检查,别等 “烂了” 再就医




2. 日常护腿 “3 细节”,降低发病风险
--别久坐久站:每小时起来活动 5 分钟,踮踮脚尖、甩甩腿,促进血液回流;
--选对 “护腿装备”:静脉曲张高危者可穿医用弹力袜(白天穿,晚上脱),糖尿病患者要穿宽松、柔软的袜子,避免磨破皮肤;
--做好足部护理:每天用温水洗脚(水温不超过 37℃,糖尿病患者最好用温度计测),擦干脚趾缝,脚上有老茧、鸡眼别自己抠,找医生处理。




3. 伤口护理 “黄金原则”,加速愈合不感染
如果已经出现小伤口,记住 “清洁、保护、不碰水”3 点:
--用生理盐水轻轻冲洗伤口,别用酒精、碘伏(刺激性强,会延缓愈合);
--用无菌纱布或专用伤口敷料覆盖,每天更换(如果敷料渗湿要及时换);
--伤口没愈合前别泡脚、别沾污水,避免感染。





最后提醒:“老烂腿” 不是 “老年病”,年轻人也得防
现在不少 20-30 岁的上班族,因为长期久坐、熬夜、爱吃高糖食物,也开始出现静脉曲张、血糖偏高的问题 —— 这些都是 “老烂腿” 的 “种子”。
腿是人的 “第二心脏”,别等伤口反复破溃、疼痛难忍才后悔。从今天起,少坐一会儿、多动一会儿、好好护腿,才能远离 “老烂腿” 的折磨,让每一步都走得踏实。
如果你的家人正在被 “老烂腿” 困扰,转发这篇文章给 TA,提醒 TA 尽早规范治疗 —— 早干预,早康复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