医院电话
189 6023 9120

门诊时间
365天24小时无假日医院

当前位置: 主页 > 医院新闻 >

【石狮治疗脚溃烂去医院看什么科】不是所有 “烂腿” 都叫老烂腿!分清病因

本文已帮助人    日期:2025-10-03 11:21    来源:石狮现代医院    字体大小【小】【中】 【大】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
不是所有 “烂腿”

 都叫老烂腿!

分清病因再治疗

避免走弯路、花冤枉钱

提到 “烂腿”,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 “老烂腿”,觉得只要腿上皮肤溃烂、长期不愈合,就该按老烂腿的方法涂药、包扎。可实际情况是,不少人折腾了数月甚至数年,伤口不仅没好,反而越烂越大 —— 问题往往出在 “没分清病因” 上。

 

老烂腿其实是民间的俗称,在医学上,它大多特指下肢静脉性溃疡,多由静脉曲张、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等静脉问题长期发展而来,好发于小腿下 1/3、脚踝附近,溃疡边缘往往不规则,伴有色素沉着、水肿,愈合难度大且易反复。但除了静脉问题,还有很多疾病会导致 “烂腿”,病因不同,治疗方向天差地别,一旦搞错,不仅白费功夫,还可能耽误病情。

 

 

图片

一、别把 “烂腿” 都归为老烂腿!

这 4 种常见病因要分清

图片

 

 

很多人误以为 “烂腿 = 老烂腿”,其实下肢溃烂可能是血管、神经、感染、外伤等多种问题的信号,尤其是这 4 种情况,最容易和老烂腿混淆:

 

 

01

动脉性溃疡

“缺血型烂腿”,疼得钻心

和老烂腿(静脉问题)相反,动脉性溃疡是因为下肢动脉堵塞或狭窄,腿部缺血缺氧导致的溃烂。它的特点很明显:

• 疼痛剧烈:

哪怕不走路,也可能疼得睡不着(医学上叫 “静息痛”),走路时疼痛会加重,不得不停下来休息(“间歇性跛行”);

• 溃疡位置:多在脚趾、脚背等远离心脏的部位,伤口又小又深,边缘整齐,像 “切出来” 的一样;

• 腿部状态:

皮肤发凉、干燥,摸不到足背动脉的搏动,颜色偏苍白或青紫。

这类 “烂腿” 根本不是老烂腿,若误涂促进静脉回流的药膏,反而会加重缺血 —— 治疗的核心是打通动脉、恢复供血,严重时可能需要手术干预,拖延久了甚至有截肢风险。

和老烂腿(静脉问题)相反,动脉性溃疡是因为下肢动脉堵塞或狭窄,腿部缺血缺氧导致的溃烂。它的特点很明显:

• 疼痛剧烈:

哪怕不走路,也可能疼得睡不着(医学上叫 “静息痛”),走路时疼痛会加重,不得不停下来休息(“间歇性跛行”);

• 溃疡位置:

多在脚趾、脚背等远离心脏的部位,伤口又小又深,边缘整齐,像 “切出来” 的一样;

• 腿部状态:

皮肤发凉、干燥,摸不到足背动脉的搏动,颜色偏苍白或青紫。

这类 “烂腿” 根本不是老烂腿,若误涂促进静脉回流的药膏,反而会加重缺血 —— 治疗的核心是打通动脉、恢复供血,严重时可能需要手术干预,拖延久了甚至有截肢风险。

 

 

02

糖尿病足溃疡:

“神经 + 血管双重问题”,烂了也不疼

糖尿病患者是这类 “烂腿” 的高发人群,由于长期高血糖损伤了下肢神经和血管,哪怕腿被磨破、扎伤,也可能没感觉(神经麻木),等发现时已经溃烂流脓。它的典型表现是:

• 无痛性溃疡:

初期可能只是一个小水泡、小伤口,因为没痛感,容易被忽视,慢慢发展成深溃疡,甚至烂到骨头;

• 伴随症状:

脚部麻木、感觉减退(比如用针刺没反应),皮肤干燥、脱皮,脚趾变形(如 “爪形趾”),伤口有腐臭味;

• 血糖波动:

溃疡愈合速度极慢,且常伴随感染,导致发烧、血糖失控。

 

糖尿病足溃疡和老烂腿的治疗逻辑完全不同:首先要严格控制血糖,其次要清理伤口、抗感染,同时改善下肢血液循环 —— 若按普通老烂腿护理,很可能错过最佳治疗时机,导致病情恶化。

 

 

 

03

压疮(褥疮)溃疡:

“长期受压型烂腿”,多在骨头突出处

长期卧床、久坐不动的老人,容易因为下肢局部长期受压,导致皮肤和皮下组织缺血坏死,形成压疮溃疡。它和老烂腿的区别很清晰:

 

• 位置固定:

多在臀部、脚踝外侧、足跟等骨头突出、容易受压的部位;

初期是红肿、发紫,慢慢变成水疱、溃烂,严重时会穿透肌肉、骨头;

• 诱因明确:

和长期不翻身、床垫太硬、坐姿不当直接相关,只要解除压迫,配合护理,轻度压疮能较快恢复。

 

这类 “烂腿” 和静脉问题无关,若误穿治疗老烂腿的 “弹力袜”,会加重局部压迫,让溃疡更严重 —— 关键是定时翻身、减压,保持皮肤清洁干燥。

 

 

 

04

感染性溃疡:

“细菌 / 真菌作祟”,烂腿伴随红肿发热

下肢皮肤破损后,若被细菌、真菌等病原体感染,也会引发溃烂,比如丹毒、蜂窝织炎后续形成的溃疡。它的核心特征是 “急性感染症状”:

 

• 局部红肿热痛:溃疡周围的皮肤又红又肿,摸起来发烫,疼痛明显,可能伴随发烧、乏力;

• 溃疡变化快:初期可能只是一个小脓包,很快破溃流脓,范围迅速扩大;

• 诱因明确:

多有明确的外伤史(比如被钉子扎伤、蚊虫叮咬后抓挠破皮)。

 

这类 “烂腿” 的治疗核心是抗感染,清理感染的坏死组织,和老烂腿的 “静脉问题” 毫无关系 —— 若只做伤口包扎,不控制感染,炎症会扩散,甚至引发全身感染(败血症)。

 

 

 

 

图片

老烂腿自己能判断吗?

记住这 3 个核心特征

图片

 

说了这么多容易混淆的 “烂腿”,那真正的老烂腿(下肢静脉性溃疡)该怎么判断?记住这 3 个关键信号,基本能初步区分:

 

  1. 水肿先于溃疡:腿上先出现明显水肿,尤其是下午、晚上更严重,早上起床后水肿会减轻,慢慢才出现皮肤发黑(色素沉着)、溃烂;

     

2. 溃疡位置和形态:多在小腿下半部分、脚踝上方(“内踝” 最常见),溃疡面积较大,边缘不规则,底部有暗红色的肉芽组织,常伴随渗液;

 

3. 疼痛较轻,活动后加重:

一般没有剧烈疼痛,走路、站立时间长了,溃疡周围会有胀痛感,抬高腿后疼痛会缓解,皮肤温度正常,能摸到足背动脉搏动。

 

当然,这只是初步判断,最终还是要靠医生通过超声、血管造影等检查,明确是静脉问题还是其他病因 ——切忌自己 “对号入座”,更别乱用药。

 

 

 

老烂腿虽然常见,但它不是 “烂腿” 的唯一答案。很多人因为分不清病因,把动脉溃疡、糖尿病足当成老烂腿治,不仅花了冤枉钱,还耽误了病情,甚至面临截肢风险。

 

如果你的家人或自己正被 “烂腿” 困扰,别再盲目护理 —— 先明确病因,才能找对治疗方向。毕竟,腿上的伤口拖不起,每一次错误的处理,都可能让康复的希望少一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