别让“小溃疡”成“大麻烦”!关于口腔溃疡,这些真相你该知道
口腔溃疡俗称“口疮”,表现为口腔内唇、颊、舌、腭等部位的圆形/椭圆形凹陷,具有“黄色假膜、红色边缘、凹陷、疼痛”的典型特征,这个看似不起眼的“小毛病”,却能在几天内打乱我们的生活节奏。今天石狮现代医院医生就来聊聊口腔溃疡那些你关心的事儿,帮你科学应对、减少复发。

口腔溃疡:不止是“上火”那么简单,很多人一长溃疡就会说“最近上火了”,但从医学角度来看,口腔溃疡的成因远比“上火”复杂。目前医学界普遍认为,它并非由单一因素引起,而是免疫、精神、营养、局部刺激等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。
免疫因素:
免疫力暂时下降(如熬夜、过度疲劳后),身体抵御能力减弱,易诱发溃疡。
遗传因素:
家族中若有反复溃疡情况,个体发病概率会增加。
饮食因素:
缺乏维生素(如B族、维生素C)或微量元素(锌、铁),或常吃辛辣、过烫食物,可能刺激黏膜引发溃疡。
黏膜损伤:
口腔被硬物划伤(如鱼骨、牙刷)、接触刺激性药物,或被过烫食物烫伤,均可能导致溃疡。
精神因素:
长期紧张、焦虑、失眠、压力大,会影响内分泌和免疫,增加溃疡风险(如学生考试前易出现)。
疾病因素:
白塞病、肿瘤等全身性疾病,可能伴发口腔溃疡,需结合其他症状综合判断。
治疗核心为缓解症状、促进愈合、减少复发,需按轻重程度选择方法:
1. 轻度口腔溃疡(常见,1-2周自愈)
局部用药:使用西瓜霜喷剂、含氯己定/苯佐卡因的口腔溃疡贴片,减轻疼痛、加速愈合。
口腔护理:用淡盐水或无酒精医用漱口水清洁口腔,刷牙避开溃疡处。
生活调整:暂停辛辣、坚硬、过烫食物,选择温凉柔软食物;保证睡眠,避免焦虑。
2. 中重度/反复发作口腔溃疡
加强局部治疗:用糖皮质激素凝胶(如地塞米松凝胶)、生长因子类药物;疼痛剧烈时,遵医嘱用少量利多卡因凝胶暂时止痛。
全身调理:明确缺乏维生素(如B族、维生素C)或微量元素(锌、铁)时,遵医嘱补充;免疫力低下者,可能需短期用调节免疫药物(严格遵医嘱)。
3. 特殊情况(需立即就医)
若溃疡超过2周不愈合、面积超1cm,或伴随发热、皮疹、口腔外溃疡(如生殖器溃疡),需及时就医排查病因。

1. 饮食:清淡饮食,避免辛辣、坚硬食物,多吃富含维生素的水果(如橙子、猕猴桃等)。
2. 身心:保持心情愉悦,释放压力,保证充足睡眠,避免过度疲劳。
3. 生活与营养:规律锻炼,提高免疫力。

4. 口腔清洁:配合使用刷牙、漱口水、牙线,清除食物残渣,减少细菌滋生。

口腔溃疡虽然常见,但它也是身体发出的“健康信号”。希望通过这篇科普,能让大家对口腔溃疡有更科学的认识— —既不用因偶尔的溃疡过度焦虑,也不要忽视长期、反复的溃疡隐患。